首页
产业资讯
最新专题
人物专访与专栏
活动看板
联系我们
杂志订阅
電子版
杂志订阅常见问题
其他
杂志发行
大马房地产杂志電子版no 96
大马房地产杂志電子版no 97
大马房地产杂志電子版no 98
大马房地产杂志電子版no 99
大马房地产杂志電子版no 100
大马房地产杂志電子版no 101
大马房地产杂志電子版no 102
大马房地产杂志電子版no 103
大马房地产杂志電子版no 104
首页
产业资讯
最新专题
人物专访与专栏
活动看板
联系我们
杂志订阅
電子版
杂志订阅常见问题
其他
杂志发行
大马房地产杂志電子版no 96
大马房地产杂志電子版no 97
大马房地产杂志電子版no 98
大马房地产杂志電子版no 99
大马房地产杂志電子版no 100
大马房地产杂志電子版no 101
大马房地产杂志電子版no 102
大马房地产杂志電子版no 103
大马房地产杂志電子版no 104
登入 Login
首页
产业资讯
最新专题
人物专访与专栏
活动看板
联系我们
杂志订阅
電子版
杂志订阅常见问题
其他
杂志发行
大马房地产杂志電子版no 96
大马房地产杂志電子版no 97
大马房地产杂志電子版no 98
大马房地产杂志電子版no 99
大马房地产杂志電子版no 100
大马房地产杂志電子版no 101
大马房地产杂志電子版no 102
大马房地产杂志電子版no 103
大马房地产杂志電子版no 104
星期日, 4月 5th, 2015
回首屋语一年——【屋托邦】别册创刊一周年!
admin
Category:
人物专访与专栏
«« Previous Post
|
Next Post »»
建筑屋语
Cover Story
2014年5月,《大马房地产》推出别册【屋托邦】试刊号,正式推出【建筑屋语】,立志为读者打造一份居住者与房屋空间的居住生活志,现在正好满一周年!草创初期,我们为这一内容立下了“透过设计师之眼显现建筑本身的构造肌理,重建居住者与居住空间的乌托邦”的目标,希望能以最忠实的呈现方式采访本地建筑师,解读其作品的精彩之处,进而为读者打开认识本土建筑的视野。本期就让我们回顾过去一年共十一位建筑师与其主题作品,放眼未来,我们希望这份内容能继续获得大家的支持,甚至走出本土,为读者搜罗最精彩的建筑师与作品!
2014年5月号
与居住者互动的场景——探究复式住宅 duo duplex的叙述空间
Q:“复式住宅 duo duplex”无论是从原先的为了容纳两个家庭而设计,或之後演变成独立家庭的使用空间,当中都涉及到了居住人数多寡的考量。您如何界定人(居住者)与建筑 (居住环境)的关系?在“复式住宅 duo duplex”的设计上,您是如何去突显这一层关系?建筑师又在这一层关系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TETAWOWE Atelier : 人与建筑的关系就像野兽与洞穴的关系,鸟类与窝巢的关系。这关系很原始,很久以前就有了,居所是人能够把自己的身体和精神寄托的空间。人类住在这样的环境里感到安心而且能够放下紧绑的心,让身心休息。不仅这样,建筑除了提供功能外,也是让人类能够冥想察悟,发白日梦的地方,想些可为不可为的事。这就是房屋作为填补空间的盒子跟栖所(dwelling)的分别。 “复式住宅 duo duplex” 这构思是如何在有限的土地上建造能让两个家庭共享的空间,第一层就直接盖在土地上而楼上那层则有两个楼梯直接连接到土地上, 这和土地紧紧联系的关系,就像肌体和心脏由血脉连接一样。在这其中我们尝试用细腻的手法植入不同的场景(scene),产生了房中房,楼中屋,透光楼梯等室内风景,让房子有趣地叙述自己的空间,跟栖身其中的居住者产生互动。
2014年6月号
在地建材堆砌个性建筑——探究建材与建筑师之间的关系
Q:我们看见作品中呈现了弧形(curve)的砖墙和类似叶子形状的屋顶。请问当中有何含意?这似乎是您在回应某些“要求”,而萌生如此独特的设计想法。您是如何在作品中展现出这种特性?
Lok Wooi : 叶子似的形状纯粹是巧合。弧形的设计可以表现出一种流动的状态,是建筑领域一种非常巧妙的呈现方法。当空间与空间的转换存在着某种交接性,而非频频“顿挫”,那么就能让空间使用者产生完整的体验。 在这个个案中,当人们沿着弧形砖墙外围走,几乎在毫不费力的情况下就转了一圈,或是浑然不觉已经切换到下一个场景(空间)。“流动”(flow)的特性使空间的布局充满趣味性和惊喜,彷佛空间与空间之间没有了边界,就等你去探索你身处何方。这也是独特的弧形砖墙的意图。
2014年7月号
可转换空间场景——探讨建筑灵活性如何影响可持续性发展
Q:“灵活性”或“可转换”(convertible)皆带出了在一个特定的地方产生多种空间选择及安排的有趣概念。一个空间将随着使用者的不同而可以任意转换为不同的“场景”(Scene)。这样的设计在实际上是如何运作?这是否为了满足现代人对追求空间实用性要求而衍生的概念?您又是如何看待这样的要求(空间实用性)?
Remesh Seshan : 就像我前面说的,“灵活”的房子能够满足更多的居住需求。由于屋主有意把房子出租出去,那么我们在设计时就要考虑两家人的出入问题。我们将Menerung House 设计成可以拆分成两个使用空间,像是被分割出来成为工作室或是让另一个家庭入驻。 为了让整个概念更完整,我们甚至在楼梯也做了一个特别的处理。整间房子共有两个楼梯,混凝土楼梯可以从底楼直接通往顶楼,而另外一个由铁架筑起的楼梯只限于从底楼通往二楼。我们在二楼的旁门也设计了另一个出口,并可衔接至混凝土楼梯。这样的设计能够让房子随时被转换成给两个不同使用者生活的空间。
2014年8月号
旧瓦新墙,老屋欣力——赋旧建材予新生命的永续性价值思考
Q:“原生性”(Rawness)似乎在“58 Iris Garden Square”的整体设计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请问促使您这样的呈现的原因是什么?这是否在“再利用建筑设计”概念中具有重要意义?
DNA : “原生性”并不是我们故意想要的呈现方式,或许用“未完成”来描述更为贴切。我们将某些建材呈现于“未完成”的状态,是因为我们相信去掉了装饰性的表面,将能够提高使用者的空间体验,也能改善整个空间的质量。除此之外,建材的局限也体现出房子自身的历史。这是一间建于上世纪七〇年代的房子,当时使用的建筑系统和饰面更加简单及朴素。 (文章未完,全文请阅第37期《大马房地产》杂志)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Google+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Pinterest
GET YOUR BEST DEAL RIGHT NOW
Far far away, behind the word mountains, far from the countries Vokalia...
Read More